目前分類:寫文可參 (4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標題跟內文無關,我只是想備份一下自己撈的FF8召喚獸(可能)參考出處。
並不一定就是正確的,只不過是撈了自己覺得比較可能的。
 
純粹寫給自己備份自己看,自己查資料查好玩的東西。不服不辯。

gate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劍是中國的古兵器,曾被譽為「百兵之君」,又稱為「鋏」,是由匕首進化而來,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,隨著時代的變遷,到了唐代,劍術逐漸脫離軍事的實用性,而以套路技術運動的形式迅速發展,早期的套路,乃起源於「擊劍」運動的實踐,必須具有攻防特點,在漸漸為了表演、抒情和連接劍術動作的組合需要之下,為使整體更具和諧,顯現動靜相間和剛柔相濟之美,漸漸有「舞劍」的記載,俗稱劍走美式,有「劍如飛鳳」之稱。


無論鬥劍或舞劍,不持劍之手需握「劍指」配合,劍指的握法即食指、中指伸直併攏,其餘三指屈於手心,拇指壓在無名指與小指第一指節劍指的作用有:

gate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內容考自《中國喪葬史》一書。


一、初死之禮

gate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Feb 26 Tue 2008 19:49
  • 哭禮

哭禮:葬禮時,親屬哭喊、哀悼的儀式

人並非只在氣絕之後才叫身亡。
一旦接受過死者之禮,便可成為死者。


gate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Feb 26 Tue 2008 19:48
  • 葬儀

  葬儀,遵禮盡人子孝恩之餘,其間雖或難免迷信,惟為誇耀世家及繁榮子孫,無不竭盡財力而為之。在以前的鄉村封建社會裡,民間對葬禮均隆而重之,極之普遍。而現代人則越來越少注重葬禮,趨向以簡單為主。茲概述福建廣東部份地區喪葬禮節流程習俗於下:

  臨終→通知子孫→併廳、舖水舖→移鋪→遮神→壽終正寢→辭神、舉哀→子孫變服→換枕→嘴含銀→蓋水被、供腳尾飯、燒腳尾紙、點腳尾燈→吊九條、守舖、報喪→、買棺、看日、擇地→成服帶孝、辦理死亡登記、請僧道唸腳尾經→乞水沐浴、理容、張穿、套衫、抽壽、吃黑糖麵線→接棺磧棺、燒庫錢(還庫)、乞手尾錢、辭生(小殮)→佈置棺底、誦經做功德→大殮→封釘(封棺)→打桶(停柩)→併腳尾物、設靈桌靈堂、早晚捧飯→印製訃聞及寄送→做七(旬)→葬前準備工作、工作人員之分配、禮堂之佈置、物品之準備→出殯前日之法事→殯葬(出山)→轉柩(請棺)→壓棺位→告別儀式(公奠禮→家奠禮)→點釘、旋棺→啟靈→發引→送喪行列→辭客→安葬(祀后土→進壙→點主→祭墓)或(火葬→進納骨塔)→呼龍、撒五穀→旋墓→返主→接主安靈(入門前過火、吃甜豆、洗淨)→回吃(請客)→巡山→完墳→守孝→做法事(做七日、百日、對年、三年)→合爐→培墓→做新忌→清明掃墓→拾骨吉葬
 

  

gate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Geb(天神)和Nut(地神)有四個孩子:Osiris(俄塞理斯)、Isis(伊絲)、Set和Nephthys。

Osiris(俄塞理斯)為長子,自然成為埃及國王,並娶他妹妹Isis為妻。

gate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奧西利斯(俄塞理斯)是地神凱布和天之女神奴特所生的長子,
  他澤被埃及全土使得國境之內風調雨順,歲歲平安,把人們從茹毛飲血的時代導向文明之路。
  奧西利斯的弟弟塞特非常忌妒他,遂用計將他裝入一個盒子中,流放到尼羅河中。

gate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Baphomet/巴弗滅(巴風特)
  種類:惡魔
  出處:基督宗教

gate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諸神與巨人之間不斷的衝突、鬥爭,一定會引發這兩大勢力的最後決戰。到那時候,不但所有目能所見的創造物將要毀滅,連喬登海姆、愛爾夫海姆和中間世界的居民,阿斯嘉特和尼福爾海姆的諸神,都將隨他們所居住的世界而歸於毀滅。這世界的末日-「雷格那諾克」(Ragnarok,諸神的黃昏)-是無論如何都避免不了的。

這可怕的毀滅日,將要來臨之前,一定先有預兆。最先顯示的預兆是人類從未經歷的嚴冬。

雪不停的降下,嚴霜使大地冰凍,刺骨的寒風在黑沉沉的天空呼嘯。狂風暴雨,不見陽光的日子,一直持續下去。

就這樣恐怖的寒冬接連了三次。中間沒有一次夏天,每天都是陰慘慘的日子。所有的人都企盼著夏天,但這一切的企盼都落了空。大雪不停地下,接連三次嚴冬,到處都結了冰。在刺骨的酷寒中,宇宙充滿了戰爭與衝突的陰影。曠野的惡獸四處徘徊,為了尋找食物。人們彼此之間不再寬諒、互助,兄殺弟,父擊子,在醜陋的欲情競爭中,互相殘殺。

gate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  萬仞:古代名劍。郭於章《劍記》:「西晉寮有旌陽令許遜者,得道於豫章山,江中有蛟為患,旌陽沒水投劍斬之,後不知所在,項漁人網得一石匣,鳴擊之聲數十里,唐朝道王為洪州否刺史,破之得劍一雙,視其銘,一有許旌陽字,一有萬仞字。」


gate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  地獄(梵語naraka)十八泥犁經中,列有十八個地獄,何等十八呢?就是光就居、居虛略、桑居都、樓、房卒、草烏卑次、都盧難旦、不盧半呼、烏竟都、泥盧都、烏略、烏滿、烏 藉、烏 呼、須健居、末都幹直呼、區通途、陳莫。這些都是梵音,全部是一些刀兵殺傷,大火大熱、大寒大凍、大坑大穀等的種種罪刑。
  

gate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吸血鬼最早的起源,據一份神祕的史料記載是聖經中的該隱。亞當和夏娃被上帝逐出伊甸園之后來到荒野生活。他們生下了很多孩子,該隱就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,世界上的第三個人。

  該隱(Cain)是一位農夫 ,與他的弟弟一同生活。二人每天向上帝獻上自己的祭品。一日,二人同時獻上祭品。該隱奉上的是青菜,而他的弟弟——牧羊人奉上的是牛羊的肉。該隱嫉妒他的弟弟,於是將其殺掉。

  第二日,上帝問該隱他的弟弟在何處,而該隱慌稱不知。上帝盛怒,對該隱說:「我聽了你弟弟的哭訴,你須接受懲罰。」該隱於是向上帝求饒,但是上帝說:「不, 我不會殺你,而且我知道你以後一定會被人唾棄。所以我給你一個與眾不同的記號,這樣你就會讓別人知道你不該被殺--只是盡量折磨你罷了。」

  在千年潛藏的吸血鬼傳說中,該隱所受的天譴便是終生必需靠吸食活人鮮血,並且永生不死,世世代代受此詛咒的折磨。

gate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輔佐員在舞台正面前方設置祈禱壇。壇上有烏帽及假髮的男女人形替身,另有祭神驅邪幡,壇四周也有青、黃、紅、白、黑五色幡。伴奏響起,晴明站在壇前,坐下,進行祈禱,之後,退到舞台右方謠曲合唱者前。)

(以小鼓為主的單調伴奏響起,表示神官正在進行祝詞或咒文。)

晴明:用茅草做了兩個與真人等身大的人形替身,裡面塞了夫妻倆名字,三段高壇與五色幡,還有其他種種供物,待我來盡心祈禱,讓人形背負詛咒。

晴明:謹上再拜。開天闢地之神,伊奘諾伊奘冉之尊,於天上磐石,男女二神交合,結為夫婦,傳示夫婦之道於世。為何不阻擾魍魎鬼神,非讓予死於非命?

gate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七音
  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、變宮、變徵

十二律

gate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月:早綠月(內定)
其他:睦月(Mutsuki),端月,嘉月,暮新月,霞初月,初空月等…

二月:雪解月(內定)
其他:梅見月,如月(Kisaragi),初花月,雪消月,麗月,木芽月

gate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月:端月。 端乃開頭之意,故一年之始為「端月」。

2月:花月。 我國古代習俗的「花朝節」是陰曆2月2日,百花爭放鬥豔,是以引伸為「花月」。

3月:梅月。 中國的梅樹至3月即盛開,故稱為「梅月」。另因北方的麥子在3月變黃,故亦稱「麥月」。

4月:桐月。 四川省盛產桐樹,到了4月枝頭便開滿了花,故稱為「桐月」。

gate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一月
寅月、孟春、楊月、太簇、泰月、建寅、端月、元月、正月、征月、月正、新正、首春、上春、寅孟春、始春、早春、元春、新春、初春、端春、肇春、獻春、春王、華歲、歲歲、肇歲、開歲、獻歲、芳歲、初歲、初月、初陽、孟陽、新陽、春陽、春王、歲始、王正月、初空月、霞初月、初春月、陬月、王月、孟陬、謹月、三微月、三正、三之日、睦月、上月、歲首、首陽、元陽、正陽、嘉月 

gate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農歷一月也叫正月,吳自牧在《夢梁錄﹒正月》中說,“正月朔日,謂之元旦,俗呼為新年。”唐人蘇味道在《正月十五夜》詩中描述:“火樹銀花合,星橋鐵鎖開。”正月又稱端月,那是秦朝為避始皇之忌諱,正與嬴政的“政”諧音,故而把正月改為端月。《后漢書﹒馮衍傳》中說:“開歲發春兮,百卉含英。”這的“開歲”也是指農歷一月。

  “春色滿園關不住,一枝紅杏出牆來。”宋人葉紹翁的詩句中的紅杏,花開二月故稱杏月。又因二月為春季之中,所以又叫仲春。《爾雅﹒釋天》說:“二月為如。”又據郝懿行義疏云:如者,隨從之義,萬物相隨而出,如如然也。陰歷二月因而又稱如月

  春夏秋冬四季,三個月為一季,春季中排行老三,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。“桃花盡日隨流水,洞在清溪何處邊”。唐人張旭描寫的景致為暮春季節,落英繽紛,好似溪水流霞,于是三月的別稱又為桃月。此外三月還有晚春暮春蠶月等別稱。

  農歷四月為麥子成熟的時候,《禮記﹒月令》說:“?孟夏之月?麥秋至。”蔡邕在《月令章句》解釋為:“百谷各以其初生為春,熟為秋,故麥以孟夏為秋。”四月便稱麥月。從季節氣候而言,四月為梅雨季,時值梅子黃熟,陰雨時間較長,唐柳宗元所作《梅雨》云:“梅實迎時雨,蒼茫值晚春。”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。四月的別稱還有叫余月。《爾雅﹒釋天》說:“四月為余。”郝懿行義疏云:“四月萬物皆生枝葉,故曰余。余,舒也。”

gate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,九個兒子都不成龍,各有不同。
  所謂「龍生九子」,並非龍恰好生九子。
  中國傳統文化中,以九來表示極多,有至高無上地位,九是個虛數,也是貴數,所以用來描述龍子。
  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,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,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。

gate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gate2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3